近期你去修过车吗?有没有感觉修车价格更贵了?
如果你不小心撞坏了左前大灯,仅配件价格可能就要比去年多支付1300元左右。包括发动机罩、行李箱盖,均比去年上涨了700多元。而以上几个数据,仅仅是行业的平均值。
如果你是豪华品牌的车主,汽车配件的价格涨幅则更为夸张。2021款车型与2017款车型相比,华晨宝马3系仅前风挡玻璃价格就涨了4001元,北京奔驰C级主气囊也涨了3285元。
数据来源:中保研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零整比系数高的车型多出自豪华品牌,但并非车价越高零整比系数越高。如果按照价格区间的维度来看,30-50万元区间车型零整比系数均值最高,为548.73%;其次才是50万元以上车型,零整比系数为507.43%。
不过,中保研相关负责人也向本刊表示,对比保险汽车安全指数近五年的发展,行业也取得了不少可喜的进展。“比如低速碰撞气囊误起爆率由刚开始的40%左右降到了现在不足10%,有了质的变化。粗略统计仅这一项,新销售的车辆每年节省的维修费用达数亿元人民币。”
面临新挑战
伴随新能源智能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新能源车型修车贵的问题也得到更多关注。这主要体现在电池成本、智能化精密配件价格以及新的制造工艺方面。
此前央视财经报道称,一位深圳的北汽新能源车主在用车三年后,想更换电池,询问4S店后得知更换电池的费用高达4万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其车价7万元的一半。
而中保研此次零整比数据研究也加入了20款新能源车型。新能源汽车样本车型研究结果显示:三元锂动力电池包单件零整比最高的车型为北汽新能源EU(98.72%),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包单件零整比最高的车型为长城欧拉好猫(66.99%);三元锂动力电池包单位能量价格比最高的车型为北汽新能源EU(2883.34);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包单位能量价格比最高的车型为东风风神E70(1880.52)。
而智能化精密配件也让新能源智能汽车修车价格飙升。随着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发展,不少车型搭载的激光雷达数量也越来越多。据了解,目前激光雷达“上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置于车顶,这种方式虽更为安全,但无形中增加了风阻,且不够美观;另一种方式则是置于车头保险杠中,这种方式更为美观,但却极易在碰撞甚至轻微剐蹭中受损。
此前,有小鹏P5车主表示,其与一辆小轿车发生剐蹭后,左前方大灯和大灯下的保险杠等处出现了一些较轻微的剐蹭和变形松动。双方走保险定损后确定的维修价格让其大吃一惊。“预估的总费用达到了19022元,其中,最贵的是车左前角的一个激光雷达,更换原厂件价格是8916元。”
与此同时,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采用的全新制造工艺也将车型维修价格进一步推高。如特斯拉采用一体化压铸以及更轻的铝质车身,翼子板、保险杠等钣金件很难修复,碰撞后大概率需要换新,使得维修费用大增。比亚迪、零跑等品牌的部分车型采用车身电池一体化新技术,这项技术能够减轻电池组封装的厚度、增加车辆空间、提升车身刚度等。但潜在的风险是,一旦底盘受到撞击,将可能顺带撞坏电池。而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最为昂贵的核心部件,损坏后的维修费用也将更为昂贵。
如今,不少车型在上市时会采用硬件冗余的方式进行配置,但目前在实际应用中,驾驶辅助应用场景却极为有限,不少消费者甚至还未尝到新技术的甜头,就要为高昂的维修费用买单。中保研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汽车前后端雷达传感器越来越多,车灯等功能部件越来越贵,这给后续车辆耐撞性和维修经济性的持续改善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作者:刘珊珊